星期日, 九月 05, 2010

親子的迷思

教養大震撼:關於小孩,你知道的太多都是錯的! NurtureShock
作者:波.布朗森、艾許麗.梅里曼Po Bronson、Ashley Merryman


序 太多教養知識都是一廂情願
第一章 讚美:自尊心迷思應該淘汰了 (沒恆心,沒毅力,經不起挫折,可能都是被讚美害的。)
第二章 睡眠:別迷信「一日之計在於晨」(少睡一鐘頭,IQ減七分。電視機是冤枉的。)
第三章 族群意識:小孩天生就會歧視 (族群平等教育不只有必要,還要趁早。)
第四章 說謊:父母如何不知不覺鼓勵說謊?(四歲兩小時撒一次謊,六歲每小時一次。七歲仍在說謊,就會繼續說謊。)
第五章 聰明:為什麼贏在起跑點不算贏?(IQ會改變,EQ則沒有科學根據。越是聰明的小孩,IQ變動幅度越大。)
第六章 兄弟姊妹:關係在弟妹出生前就決定了(佛洛伊德搞錯了,莎士比亞才是對的。兒童閱讀也有陷阱。)
第七章 青春期:「荷爾蒙風暴」並無科學證據 (時間排越滿的孩子越容易無聊。不訂規則的父母最不了解孩子。)
第八章 自制力:對學業成績比IQ重要(遊戲不只訓練自制力,也訓練抽象思考。)
第九章 人際關係:為什麼貼心奶爸帶出問題小孩?(別人眼中的高EQ小孩最會欺負同學。)
第十章 學說話:語言學大師的理論可以休矣 (別以為你多講話,就能幫助寶寶學說話。但是的確有七種方法幫助寶寶早點說話。)
結語 為什麼「感恩日記」會害孩子不快樂?
總體而言,這本書讓父母多了幾重角度看待親子間的關係。

「不錯喔,你一定很聰明。」和「不錯喔,你一定很用心。」這兩句話有什麼影響呢?
卡蘿。杜薇克教授通過實驗告訴你,不管貴賤貧富家庭出生的小孩,都一樣禁不起誇聰明之後的挫折。男女皆然,但功課好的女孩郤最受不了打擊,挫折後的退步幅度最大。連幼雅園小孩也是,誇他們聰明也會害了他。

只有朋友情誼才會讓孩子注意自己所做所為如何影響自己喜歡的人。朋友關係才是改善手足關係的觸媒。
「爸媽會努力去满足小孩的需求,父愛母愛是很强烈的動機。其他小孩郤不稀罕你餓不餓,你膝蓋有沒擦傷。他們自己膝蓋也過傷啊。」換言之,從爸媽那邊要到你想要的,一點都不難。想從朋友那邊要到你想要的,才能逼小孩去發展出社交技巧。

「一般人想的與家人吵完架之後悶悶不樂的那個形象,其實比較接近父母的情緒狀態,而不是青少年。這段期間所發生的摩擦、爭吵,因擾的對象主要是父母,而不是青少年。親子之間的負面互動過去以後,爸媽也比十幾嵗小孩更容易耿耿於懷。」

没有评论: